六核引擎转动中原支点
——看河南枢纽经济先行区的破壁探索
截至8月16日,郑州机场今年累计完成货运量56.9万吨,同比增长24%。刘畅 摄
近日,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启用。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聪 摄
周口港是沙颍河“黄金水道”上的重要内河港口。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高速路网即将突破1万公里,“米”字形高铁通达八方,“空中丝路”畅联全球,内河航运全面起势……河南地处中原,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天然具备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成为枢纽支点的良好条件和综合优势。
怎样把交通区位优势加快转化为枢纽经济优势,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提供坚实支撑?
近日,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结合各地申报及专家评审情况,研究确定了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名单,鼓励支持6个上榜的先行区探索枢纽经济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引领带动全省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强“枢纽经济”,河南有了“支点”。连日来,记者走访枢纽经济先行区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看各地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在破壁探索中,助力我省打造枢纽经济发展新高地,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竞争中抢得先机。
战略考量:为何要建这6个先行区
枢纽经济先行区是以枢纽功能为核心、开放创新为引领、要素集聚为基础、产业发展为动力、经济提级为目标的综合性发展区域。公布名单显示,我省6个枢纽经济先行区,除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商丘外,同处沙颍河沿线的周口-漯河还以组团形式亮相。
从区位特征看,6个枢纽经济先行区兼顾了河南的东、西、南、北、中,但这并不是评选的先决条件。
“去年12月发布申报通知后,各地参与积极性很高,我们先后开展了集中研讨、实地查看、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等多个环节,最终在众多申报方案中,选定6个枢纽经济先行区。”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入选枢纽经济先行区首先要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各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市场规模、产业体系等都在考量范围,此次入选的6个先行区在各自领域都具有一定代表性。
以郑州为例,凭借密织的“空、陆、数、海”丝绸之路链接世界,已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重要枢纽。镌刻着“强枢纽”的鲜明标识,“国际郑”毫无悬念成为枢纽经济先行区的“龙头”。
正值暑运,郑州机场平均每天有超500架次客机、70余架次货机抵离,高峰期每2分钟就有一架货机起降。
紧临机场的新郑综合保税区内,一件件包裹在这里集聚、分拨。“近期防晒类护肤品订单发货量较大,峰值当天达30万单,商品省内次日达,48小时内基本通达全国。”全速通郑州保税仓行政经理戚石耀坤说。
在郑州国际陆港片区,装载新能源汽车的中欧班列(郑州)通过“海铁联运”模式,正源源不断将“河南造”发往全球;郑州航空港站作为全国首个“空铁联运”综合性货物集散中心,货物每天凌晨从这里装上高铁车厢,上午就能抵达重庆和青岛。
除了铁路和航空,郑州还有TIR国际运输线路可畅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和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不久前,河南贾鲁河建设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贾鲁河复航工程进一步加速,郑州“通江达海”已经近在眼前。
以“空中丝路”为引领,郑州航空港区形成了24小时通达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物流能力,正持续推动航空、铁路、公路、水港“四港联动”发展,帮助更多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依托枢纽经济,2024年郑州航空港区进出口总值完成4094.42亿元,占河南半壁江山。
“按照规划,郑州将以航空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建设枢纽经济先行区,以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物流枢纽中心为引领,培育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核心增值点,不断厚植枢纽优势,进而将郑州打造为我省枢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源。”郑州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
其他5个枢纽经济先行区也各有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比如洛阳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先进制造业基地,正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大宗生产资料物流集散交易中心;安阳拥有陆港和生产资源,是豫北唯一一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平顶山的煤炭及煤化工产业与物流业联动突出,铁路货运量全省排名第一;商丘的商贸特点较为突出,本身就是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周口、漯河均地处沙颍河沿线,是发展临港经济的代表。”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李鹏认为,布局建设枢纽经济先行区是我省的战略考量,有利于以点带面探索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河南范式”,加快建强枢纽经济,发挥支点效应,巩固提升我省在全国的战略位势。
路径创新:破壁打开发展新空间
河南是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统筹布局建设枢纽经济发展载体的省份,枢纽经济先行区该怎么建?虽然没有参考范例,但事实上,各地发展枢纽经济由来已久。
夏末的沙颍河碧波荡漾,与周口港·范营作业区一路之隔,益海嘉里现代食品产业园内,美国大豆正通过直连港口的封闭式管道奔腾输送。
“我们主要做粮油加工,年大豆加工能力140万吨。”益海(周口)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物流经理李士锋表示,以江苏连云港至周口散装大豆运输为例,与铁路相比,通过水运每吨可节约运费近30元,仅此一项,每年能为公司节约运费1000多万元。
“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能”,周口临港经济开启“奔跑”模式。瑞茂通、娃哈哈、鑫丰生物等龙头企业竞相落子周口临港开发区,粮食加工、钢铁物流、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加速成链。
漯河港是周口港的“邻居”,位于沙颍河上游,也是目前河南内河已投运港口中距离中原腹地和西北部资源大省最近、功能最全的港口。
当两个港口“各显神通”,如何最大程度再造和重塑枢纽优势?
“我们通过提前沟通辅导,创新推动周口、漯河两地实现跨区域合作,建设周口-漯河枢纽经济先行区,通过功能互补、空间协同、产业协作等方式,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形成高效的分工共建机制。”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功能定位,周口-漯河枢纽经济先行区将构建跨区域协同发展枢纽经济工作机制,推进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跨域跨界供应链产业链组织能力和效率,打造临港产业协同发展优势区、中部便捷水运出海通道核心枢纽。
“区域协同联动”不仅是周口-漯河合作的亮点,也成为我省对6个枢纽经济先行区的整体要求。我省明确鼓励发展基础相近,位于同一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地市加强跨区域合作,开展共创共建,实现优势互补。
对于先行区的功能定位,我省重点围绕交通、物流、产业、平台、消费等枢纽经济“五大”关键要素,着力打造“三区一平台”,即交通物流降本增效优势区、生产力优化调整承载区、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人便于行达天下,货畅其流天地宽。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方面要以“减法”破壁垒,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另一方面要以“加法”添活力,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这离不开各地各部门的协同作为。河南创新实施路径,让一条河紧密连接起两个区域,打开了崭新的发展空间,为各个城市的发展作出了示范,也为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超大规模市场作出了有益探索。”河南省枢纽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龙志刚表示。
辐射带动:构建枢纽经济新生态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是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政治责任,更是重塑河南发展优势的重大机遇。
“我省建设6个枢纽经济先行区只是第一步,目的是以此为‘支点’,用四两拨千斤之力,以大通道带动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构建全省枢纽经济新生态,深度融入全球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龙志刚说。
“六核引擎”转动“中原支点”,产业是最先受益者。
作为安阳枢纽经济先行区里的一家重点企业,河南豫鑫糖醇有限公司已经积累了200多个海外客户,产品远销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地,年出口达4700多万美元。
“依托现代化交通物流网络,有效降低了我们的运营成本,大大提升了供应链效率。”对于安阳此次入选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河南豫鑫糖醇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刘严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将以此为跳板,与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在全球市场上跑出“加速度”。
李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过去我们在建设物流枢纽时,更多侧重于内涵建设,关注物流功能的实现,例如打造多式联运通道。建设枢纽经济先行区,更多侧重于通过交通物流拉动产业、促进经济。”
但激活枢纽经济不是交通和产业的简单叠加,我省在建设枢纽经济先行区的重点任务中,给出了清晰路径。
——完善交通物流网络体系。优化提升空、铁、公、水等综合运输通道功能,深入推进“优两高、促两航”,实施内河航运“11246”工程,提质建设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物流园区,探索推进多式联运新模式。
——集聚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完善产业链发展梯队,推动交通物流网络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多链深度耦合,打造千亿级、百亿级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围绕交通物流枢纽布局建设中高端消费载体,引聚首发经济、时尚消费等资源,深挖区域旅游资源和特色文化IP,建设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消费集聚区。
——培育枢纽新质生产力。支持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枢纽经济领域关键技术装备科技攻关,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相结合的新业态、新模式。
“在先行区建设过程中,我们还会给予配套支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枢纽经济先行区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其信贷投放力度。”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同时加强对各枢纽经济先行区工作开展情况的跟踪监测,定期发布一批建设经验,以适当形式向全省推广。
当前,主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在这幅以枢纽为笔、市场为纸的宏伟蓝图上,河南正在书写新时代内陆开放的高质量发展答卷。(记者 宋敏 郭北晨)